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或者“懒散无力”,而是一种真实的心理疾病。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日常生活的每一步可能都像在翻越高山。作为朋友、家人或同事,我们应该了解如何正确对待抑郁症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不是无意间让他们感到更多的压力和孤独。以下是一些帮... 详细>>
在这个拼“懒”拼“丧”的时代,区分懒和抑郁症有时真的不容易。那么,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懒得动,还是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呢? 01时间长度懒人可能会在周末或假期犯懒,但一旦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和朋友出门吃火锅,他们立马充满活力;而抑郁症患者的低落情... 详细>>
懒人和抑郁症患者常常被大家混为一谈。有人可能会觉得,懒和抑郁症,听上去有啥区别?不都是“躺平不想动”?今天,我们就来一场严肃而诙谐的讨论,看看你是懒癌晚期,还是其实应该认真对待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 先来看看懒人的“经典症状”懒人们普遍具备如下“症状”... 详细>>
01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精神疾病,但它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症状。抑郁症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能量低下、自我评价低和睡眠问题等,而焦虑症更多表现为持续的担忧、紧张、不安和身体症状,如心悸、出汗、头晕等。了解这些基本症状以及它们... 详细>>
早期干预指的是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通常在3岁之前)对孤独症症状进行干预和治疗。这个阶段是孩子大脑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塑造新的神经连接的时期。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在关键的发育阶段学会社交互动、语言表达和情绪管理等技能,从而改善其后续发展和适应能... 详细>>
一般来讲,孤独症是以遗传因素为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患者存在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等问题。孤独症患者在社交互动中可能表现出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技巧和方法,缺乏根据社交情景和各种线索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详细>>
01校园逃避当孩子突然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或许意味着学校里藏有他们不愿面对的挑战或困扰。如果这种态度与同龄人格格不入,家长需警惕,这可能是心理健康亮起红灯的信号 02情绪波动之谜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若变得郁郁寡欢,情绪波动剧烈,家长应深入探究,是否是... 详细>>
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家长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01逐步适应,提前预演对于初次入园的孩子,可以在开学前带他们去幼儿园参观几次,让孩子熟悉环境和老师。还可以进行一些“预演游戏”,比如在家里模拟“上学场景”,让孩子扮演“上学... 详细>>
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出现在婴幼儿期,特别是6个月至3岁之间的孩子中。它的表现就是孩子在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分开时,会表现出强烈的不安、哭闹甚至拒绝。简单来说,孩子会担心爸爸妈妈一走就不回来了,从而感到焦虑和害怕。 为什么3岁的孩子... 详细>>
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出现在婴幼儿期,特别是6个月至3岁之间的孩子中。它的表现就是孩子在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分开时,会表现出强烈的不安、哭闹甚至拒绝。简单来说,孩子会担心爸爸妈妈一走就不回来了,从而感到焦虑和害怕。 为什么3岁的孩子... 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