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 一般是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患者的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患者常常出现幻觉或者妄想,难以辨别现实与幻想,坚信那些不存在的幻想,衍生出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患者的社会功能通常严重受损,甚至有的... 详细>>
01选择合适的药物 最重要的是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快速控制精神症状,建议患者去专业医院就诊,听从医生建议,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及认知功能受损情况,给出科学的治疗方案,选用合适的治疗药物,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接受足够剂量、足够疗程的全程治疗。 02重复经... 详细>>
1.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就是要么全部、要么没有,走两个极端。他们认为事情不是全坏,就是全好,忽略了事情的复杂性、多面性,也没有中间地带。 2.只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 这种扭曲的思维指的是只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看不到积极的一面,其结果是... 详细>>
焦虑症患者和一般的人思维本就不一样,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有患者说,她说她也不知道到底在焦虑什么,明明什么事也没有,但是感觉脑子里一直在想些什么问题,就是不能摆脱,十分痛苦。 焦虑其实源于思维的惯性 焦虑程度越高、时间越长的人,就越有可能形成扭... 详细>>
1.接纳疾病、稳定情绪 当孩子被诊断为某种精神疾病时,父母需要尽快接受现实,先稳定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认识到精神疾病与高血压等一样,都是一种疾病,并非由“不良行为”所引起。采取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避免负性情绪影响到孩子。 2.主动关心孩子 给孩子一个... 详细>>
父母的陪伴和安抚,有助于孩子保持情绪的稳定,候诊时心里不会那么急躁,看诊时不会那么紧张; 父母陪同看病,在回答医生问诊时,可以对孩子的发病、病史及家族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有助于医生查明病因,诊断更精准; 后期的干预需要得到父母的配合,父母陪同有助于对... 详细>>
①抑郁 “消极型”的单身和“内在导向型”单身的人容易出现抑郁心理,容易产生自我否定,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受关爱,觉得自己的人生总是不顺利,易出现消极负面情绪。 此外,在长期消极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恶性循环,他们会越来越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 他们之中,有... 详细>>
NO.1 坚持规范治疗目前临床上精神类疾病仍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治疗。急性期的治疗要8~12周,巩固期要4~9个月,维持期至少要2~3年。我们... 详细>>
01公园、游乐园、旅游……户外走走,转移注意力,不去多想。不要老是把自己闷在家里,经常一个人待着会感觉到孤单,容易想很多事,也容易有一些不好的情绪。 因此我们需要换一个舒适一点的环境:选择出门感受一下新鲜空气,特别是早上的时候,可以约家人或者朋友去户... 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