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敏感型 患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无论与生人、熟人、异性、上级、集体或个别交往,处处感到不自然。学习、工作表现好,在人际交往的舞台上只能扮演配角,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与人被动交往时,表现不自然,总是不敢与别人对视,有时脸红出汗,他们尽量掩盖自己内心的不... 详细>>
自我评价低,自卑,自我贬低,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内心恐惧,怕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所有有部分“内向者”也容易患社交恐惧,但在找到自己的自信后,依旧是可以缓解的。 感觉过敏,感到别人看出他(她)紧张不自然,从别人的眼光中看出别人对他(她)厌恶、憎... 详细>>
神经衰弱的症状跟抑郁症、焦虑症、躯体障碍都有相当一部分的重叠,许多曾经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例,其实按照现在的标准可以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或躯体障碍。 0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人们改善不良的性格特点,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很好的... 详细>>
我国精神病学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认为,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障碍。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此不了解,因此也未引起重视,造成了其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但就诊率低的现状。 一般来说,内向型性格和追求完美的性格的人更容易神经衰弱。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 详细>>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回避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的关键因素: 01早期社交经历 个体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经历的社交互动对于人格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经历了频繁的拒绝、冷漠或者过度批评,可能导致他们... 详细>>
回避型人格障碍又称回避型人格或逃避型人格,是病态人格的一种。其特征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总希望被他人所承认和接纳,但又害怕做错事而遭谴责,内心冲突不安,适应困难。 其主要特征是对社交关系的强烈回避和对自己社交能力的过... 详细>>
01 心理因素 抑郁症往往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 首先,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患者需要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支持,这样才能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其次,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治疗意愿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对于... 详细>>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情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的时候主要有三低的症状,还有躯体不适的感觉。 三低主要是指心情低落、思维迟缓,以及意志活动减退。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人会有一些闷闷不乐的感觉,没有愉快感,并且缺乏兴趣。对平时所感兴趣的事情也变得没有... 详细>>
情绪是人们对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是人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他人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01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又称正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爱、愉悦、满足、自豪等,使人感到有信心、有希望、充满活力; 消极情绪又称负面情绪,主... 详细>>
多出现于疾病早期,也在疾病的症状发展期出现 早期可出现少量的、较单调的幻听,随病程和病情发展、幻听量逐渐增多、幻听内容逐渐丰富。开始时,病人可能对凭空而来的声音半信半疑,但随着幻听量的增多和内容的丰富,形象的逼真,他对幻听丧失了自我认识能力(精神病学... 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