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善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上,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共同协同合作,但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多了解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心理问题,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才能帮孩子尽快恢复。 少年儿童心理和精神疾病在临床上有哪些类型,又该如何分辨? ... 详细>>
孩子方面 一方面,一些孩子可能面临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导致他们在学校无法跟上进度,从而感到挫败和产生厌学情绪。 家庭方面 a.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对孩子是否能够正常上学起到关键作用。一些家长过分关注学术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天... 详细>>
不适应新学期可能只是一个诱发因素,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开学环境变化以至于不能适应,就会导致问题凸显,或者是当问题反应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日常沟通中,家长这才发现问题,才可能带孩子来院就诊。 其实,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儿童精神心理问题是非... 详细>>
如何睡个好觉。 01不必追求睡够8小时 每个人生阶段,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不一样,就成年人而言,“理想”的每天8小时睡眠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有些人每天睡5-6个小时就足够,而有些人要睡9-10小时才能在第二天保持较好的状态,所以能够保证第二天精力... 详细>>
如何睡个好觉。 01不必追求睡够8小时 每个人生阶段,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不一样,就成年人而言,“理想”的每天8小时睡眠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有些人每天睡5-6个小时就足够,而有些人要睡9-10小时才能在第二天保持较好的状态,所以能够保证第二天精力... 详细>>
01记忆力衰退 睡眠不足是记忆力衰退的一大原因。熬夜会让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得不到好的休息,从而导致次日精神状态欠佳,出现头晕头痛,影响一天的社会功能。 而到了晚上,由于作息节律的影响,长期熬夜的人又会变得精神兴奋,难以入眠,如此恶性循环,从而导致... 详细>>
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外界小小的刺激即可引起患者强烈的感觉,他们怕声、怕光、怕冷、怕热。 一点声音,一点嘈杂,光线稍微强一些,也会引起患者的烦躁和不安。 天气稍冷一点,就得添衣服,稍微热一点,马上脱衣服,穿多了不行,穿少了也不行。 有的对疼痛也很敏感,因... 详细>>
观察个体行为的变化是识别这两种疾病的有效方法。 01抑郁症患者可能会逐渐减少社交活动,失去对平时爱好的兴趣,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迟缓和消极。 02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则可能在躁狂期表现出过度活跃、冲动消费、鲁莽行为等,而在抑郁期则可能完全相反,表... 详细>>
首先,了解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基本特征是识别疾病的前提。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包括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或愉悦感丧失、能量减少、睡眠障碍、食欲变化、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价值感下降以及自杀想法等。 双相情感障碍 则以情绪的极端波动为特征,包括抑郁期和躁狂期... 详细>>
01焦虑情绪≠焦虑症≠“矫情”焦虑症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的情绪反应,还会伴有身体不适等症状。 比如,坐立不安、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其实我们每个人遇到不顺时都可能会出现焦虑... 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