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许多家长想不通的问题。其实让孩子自伤的原因非常多,综合作用下来也比较复杂,下面根据临床诊疗经验为大家做简单总结。 个体因素 ■ 人格特征:具有抑郁、自卑、攻击、冲动等性格特征的青少年更易发生自伤。 ■ 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等... 详细>>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手上、腿上有一些自伤后的印记,第一反应是孩子是不是有自杀倾向,是不是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精神立即紧绷起来,整天提心吊胆,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武汉广爱医院精神心理诊疗中心介绍,自伤和自杀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但自伤并不等同于孩子要自... 详细>>
用刀或利器割刺自己、用烟头烫自己、抠或抓自己、用力拔扯自己的头发、用头撞墙、用力咬自己、用绳索捆绑自己、食用不能吃的食物、把头浸埋在水中使自己室息等行为,其中最常见的是刀割。 这样的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由于是12-14岁之间,约为8%~30... 详细>>
1.综合原则 2.长期原则 3.家属同参与原则 综合原则是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精神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以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长期原则是指患者需要遵从医嘱长期治疗,较为严重可能还需要实现与病共存,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与... 详细>>
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为“天才病”,但患者却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该病包含抑郁和躁狂两种状态,发病时会伴有认知、行为、心理、生理以及人际交往的困扰。 从武汉广爱医院精神心理诊疗中心我们了解到,双相情感障碍发病较为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均起到重要作用。 双相情感... 详细>>
骤停原药换药法 适用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如恶性综合征、严重过敏、严重肝细胞坏死、粒细胞缺乏等。此法易于出现疗效空档致复发或撤药综合征,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快速停原药加新药 两药重叠时间短,适用于撤药反应不明显的药物。 缓减原药,缓加新药 这... 详细>>
服用精神类药物,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于这些不良反应,总的处理原则是: 如果病情控制良好,首先考虑的是适当减少剂量或合用对抗药物。 只有在减量或使用对抗药物均不能解决问题、患者难以忍受时才应该考虑停药并换药。对于某些有急性危害的不良反应则需要立即... 详细>>
精神类药物更换和骤停,容易引发撤药综合征,比如氯氮平、氯丙嗪等低效价,随意撤药会引起以下三种情况: 抗胆碱能反跳 抗胆碱能药物或抗胆碱能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物快速撤除所致。 主要表现: 失眠、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症状大多轻微,严重者可以出现谵妄,一... 详细>>
❥ 看别的患者疗效好,就换成其所服的药;❥ 家属或患者图省心省事,换成长效针剂或片剂;❥ 长期用药有经济压力,从而换成廉价药;❥ 原来所服的药一时买不到而换成其它药;❥ 出现不适反应而换药。太原安定医院提醒:患者用药期间可与医生保持联系,有疑问及时咨... 详细>>
患者除了积极接受正规系统治疗,家属还需要帮助患者做好下面这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患者充分的尊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锻炼他们做事的能力,不责备、不谩骂,多沟通多谈心,发现他们的困难,引导他们去面对,鼓励他们像健康人一样解决困难。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