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好像对什么都不太在意, 可一旦遇到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 就会变得非常暴躁。 但又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和精力。 这些特征很可能是躁狂症的表现。 躁狂症是心境(情感)障碍中的一种,患者一般存在典型的“三高症状”,临床表现为... 详细>>
焦虑症一方面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如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患者的性格特征有关,如内向、敏感、高暗示等。 焦虑症发作,患者常会出现以下两种症状: 1急性发作又称惊恐发作,突然开始,并迅速达到高峰。 表现为患者在无特殊的恐惧性情境时,突然出现极端... 详细>>
01焦虑情绪≠焦虑症≠“矫情”焦虑症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的情绪反应,还会伴有身体不适等症状。 比如,坐立不安、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其实我们每个人遇到不顺时都可能会出现焦虑... 详细>>
如果你感觉夜间焦虑症严重,可能与下面这三个原因有关。 1、过于敏感 大多数的焦虑症患者,都存在一个普遍的情况:过于敏感。 一般表现为: 01对任何刺激都敏感,一触即发,对刺激作出不适应的过强反应。 02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御本能过强。 03无病... 详细>>
如果你感觉夜间焦虑症严重,可能与下面这三个原因有关。 1、过于敏感 大多数的焦虑症患者,都存在一个普遍的情况:过于敏感。 一般表现为: 01对任何刺激都敏感,一触即发,对刺激作出不适应的过强反应。 02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御本能过强。 03无病... 详细>>
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是两种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它们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正确识别这两种疾病对于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和改善患者状况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识别这两种疾病的方法和建议。 01、了解疾病特点 首先,了解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基本... 详细>>
01药物治疗在经过全面评估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精神药物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02心理治疗利用认知行为干预来改善患者的错误认知,并结合认知行为训练,达到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03物理治疗可使用物理治疗来刺激大脑局部和功能相关的远隔... 详细>>
以前,物质匮乏,父母之爱子的集中表现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物质,保证孩子的物质存条件。 但现在,物质匮乏已经居于次要地位,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脱离出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要学会保持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孩子营造出... 详细>>
专家建议,家长要多关心、陪伴孩子;多倾听,不要说教;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等。 预防孩子“心灵的感冒”需双管齐下 很少有人会将抑郁症和青少年联系到一起。 在大众认知中, 孩子就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 除了学业和成长,哪来的心理... 详细>>
家庭问题和家长的轻视是引起孩子抑郁的重要导火索。 有些父母陪伴缺失,将孩子丢给老年人带; 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让孩子长期活在巨大压力中; 有些家长工作变动导致孩子上学、生活环境突然发生变化…… 这些都成为孩子不良情绪生长的温床,在不经意间,“心... 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