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5 来源:太原安定医院 我有问题要问医生>>
“躯体化障碍”归根结底与精神心理问题紧密相连,属于精神心理科病症,是心理苦痛“转变”为躯体苦痛,是内心诉求难以满足、内在情感难以表达、心理压力难以释放的结果。由于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躯体化障碍的发病率远高于国外。
当下的研究表明躯体形式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精神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
1、众多研究成果显示躯体形式障碍和创伤关系密切。创伤尤其是儿童时期的创伤,对于躯体化障碍的形成意义重大。创伤致使心理和身体分离,进而产生躯体化症状。遭受严重虐待的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比其他群体更易出现躯体形式障碍。
2、慢性压力能够引发自主神经活动增强。研究发现置身于慢性压力环境中,例如生活在战争环境里,和躯体化症状的产生有关。
3、近期有证据显示生物因素与众多功能性症状相关。认为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氨基酸及神经递质可能发挥作用,研究发现躯体化综合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改变、单核细胞活化、T 淋巴细胞活动减弱的情况,而这些都与大脑的活动机能息息相关。
躯体化障碍患者不存在器质性病变,治疗的办法是让患者知晓这种疾病是因精神、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所导致的,因而抗精神心理疾病类药物配合心理治疗被证实对病症有效。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约 13%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 0.25%至 3%,且近些年来,国内患有此类疾病的人群有显著上升且更趋年轻化的态势。
更年期综合症不治疗有什么危害?更年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时期的女性脾气暴躁,蛮横无理,极易导致家庭分裂。女性更年期后...【详细】
在了解到自身存在心理障碍后,人们最初的情绪反应通常是自卑,觉得自己被归为软弱无能之辈。实际上,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障碍,并...【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