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8 来源:太原安定医院 我有问题要问医生>>
临床经验表明,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治疗难度增大、复发风险提高。
一、发病年龄早
一般来说,精神疾病患者发病年龄越小,治疗难度越大,对于这类患者,遗传因素是常见的内源性因素,研究证实,有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发病年龄通常更早,预后效果也更差,毕竟基因存在问题,治疗相对就更为艰难。而且,多数研究表明,发病年龄过早,患者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其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注意功能、语言学习、社会认知等认知功能遭受的损害会更严重,这无疑给疾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二、病程长、多次反复发作
几乎所有研究都显示,反复发作的患者所遭受的认知功能损伤比首次发作的患者严重且广泛,这种损伤不仅体现在症状方面,在大脑内部结构以及神经联结方面也有所体现。
三、病前性格表现
如果患者发病前性格积极向上、充满阳光,那么外界刺激如离婚、工作压力大、家庭成员突然离世等是发病主要原因,这种情况相对容易治疗。反之,如果患者发病前存在明显性格短板,治疗起来就会比较棘手。性格短板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比如,具有偏执性格的人往往固执己见、敏感多疑、情绪暴躁,不接纳他人意见,这可能会极大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对治疗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性格缺陷还可能成为精神疾病复发的诱因,性格有缺陷的人对外部刺激的承受能力较差,一些在正常人看来的“小事情”都可能导致他们再次发病。
四、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共病即一个人同时患上两种或更多种疾病,在精神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比如,有些抑郁症患者伴有性格障碍,有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酒精成瘾有较高共病几率。与单一精神疾病相比,共病情况会使疾病治疗充满波折,以双相情感障碍共病酒精成瘾为例,长期大量喝酒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症状,使悲观、自我评价低、自责或后悔等负面情绪和行为更强烈,降低治疗配合度,导致病情频繁发作,增加患者自残的想法和行为,特别是同时伴有慢性身体疾病、持续睡眠问题、持续身体疼痛时,失眠与精神疾病的症状会相互推动,增大治疗难度。
五、社会功能损害严重
如果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如患病后不能正常参与社交活动、维系婚姻或家庭关系等,表明病情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若患者仍能学习、工作,有一定沟通交流能力,则病情相对较轻,治疗难度也较小,当前,社会功能的好转程度已成为评判精神疾病患者症状是否改善的关键指标。以上这五个方面会影响精神疾病的治疗成效,但需特别指出的是,即便属于治疗困难的情况,也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虽然病情治疗难度加大,但并非无药可医,只要按照医生指示,坚持规范治疗,相信很快就能摆脱精神疾病的阴影。
更年期综合症不治疗有什么危害?更年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时期的女性脾气暴躁,蛮横无理,极易导致家庭分裂。女性更年期后...【详细】
在了解到自身存在心理障碍后,人们最初的情绪反应通常是自卑,觉得自己被归为软弱无能之辈。实际上,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障碍,并...【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