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9 来源:太原安定医院 我有问题要问医生>>
一、睡眠环境不好
大多失眠的人认为,窗外马路的汽车声、陌生的睡眠环境、同伴的鼾声、不舒服的床、光线等环境因素会影响睡眠。
他们也会做出很多尝试来改善睡眠,例如:要求环境绝对安静或听着舒缓的轻音乐睡觉;加厚床垫增加床的舒适度;开灯睡觉或换上厚实遮光的窗帘等等。
睡眠环境的改变有时的确能改善睡眠,但睡眠的外在物理环境往往不是失眠的主要原因。
二、身体不舒服
这不难理解,伤口的疼痛,身体的不适,疾病造成的姿势限制等很容易影响到入睡过程,但随着失眠患者病痛的减轻、好转以及恢复,失眠大多会得到改善。
某些特殊的躯体状况如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等也会导致睡眠问题。
比如人们常常用“鼾声如雷”形容一个人睡得很熟,其实打鼾本身是人睡眠中通气不畅通的表现,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常常会有明显的鼾声,气道不畅通或者呼吸暂停常常会导致暂时的大脑低氧,这时的睡眠本身是有问题的。
三、睡前没有很好地放松
在睡前跑步、夜间看恐怖片、喝咖啡或茶或高糖饮料、吸烟、思考重大的决策等,这些睡前活动或者物质往往会改变人的生理状态,让人不容易进入平静松弛的睡眠状态。
四、还不够累
人在疲倦时比较容易入睡,那些辛勤工作的建筑工人在嘈杂颠簸的公共汽车上都可以睡着,巨大的体力消耗和或脑力消耗会让睡眠变得非常容易而且不容易中断。
不少失眠者却容易忽视这一点,一旦失眠,失眠者常常会在白天“休息”或“补觉”试图恢复睡眠的损失,这样反而会导致晚上更不容易入睡或睡眠变浅变短。
有些失眠者也恰恰因为这种不恰当的方式让短暂的失眠变得持续或蔓延而成为严重问题。
因此,无论失眠如何,第二天非睡眠时间不要卧床,更不要“补觉”,你“失去的睡眠”会在第二天晚上自动“补”回来的。
五、睡觉时间不固定
睡觉时间不固定,有时早早就上床,有时纵情笙歌一夜无眠。还有的则长期夜间工作,白天睡觉。紊乱的睡眠节律会扰乱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规律,造成诸多潜在的健康问题。
比如长期倒夜班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生病,更容易抑郁等。因此养成规律而合理的作息节律习惯是长期身心保健的重要的内容。
六、存在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
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现失眠问题。
这时的失眠本身就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常常会在疾病潜伏期或初期就表现出来失眠,而失眠有时也会成为这些疾病治疗效果的一个风向标,一旦治疗有效,失眠常常会随之好转。
不过也恰恰因为失眠本身的普遍性,人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常常会忽视失眠背后的疾病因而只关注失眠症状,因此延误精神疾病的治疗。
更年期综合症不治疗有什么危害?更年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时期的女性脾气暴躁,蛮横无理,极易导致家庭分裂。女性更年期后...【详细】
在了解到自身存在心理障碍后,人们最初的情绪反应通常是自卑,觉得自己被归为软弱无能之辈。实际上,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障碍,并...【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