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7 来源:太原安定医院 我有问题要问医生>>
01生命无意义感
由于过早地陷入了书山题海,很多孩子在大量听课、做题、考试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初心,对人生目标感到茫然。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孩子接受教育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似乎能够顺利地完成作业、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考入好的学校,就是学习的成功。而这种对学习成功的定义,于当下的孩子而言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他们希望看到生命的力量,体验生命的责任,为社会、为他人、为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地球的存在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今天我们成年人给孩子提供的学习场景,缺乏将宏大叙事与学习生活相联结,缺少基于人性的目标,不能唤起生命源动力。我们口中常说的“考上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固然也可能有一定现实作用,但这种功利性的目标与生命最原始的力量以及孩子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缺乏必要的关联,会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幻灭感,觉得自己成了为学习而学习的工具,也会让一些看清真相的孩子放弃学习。
02青春期自卑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情感上起伏跌宕,对自己的认知忽而高上天际,忽而低到谷底。当孩子出现自我评价过低或有自虐倾向时,家长应该及时做出反应,通过家校社合作,帮助孩子恢复自信。
孩子自尊心的损害,可能来自很多方面。有时候来自学习效果上的无能,有时候来自老师对自己的当众羞辱,有时候来自同伴的排挤和干扰,有时候只是来自对自己相貌、身高、体重的不满意,从而引发一系列退缩性行为并产生放弃的心态,进而引发学习效能的下降。
03习得性无助感
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感实验,证明狗在持续遭受电击的情况下,在力所能及的时候依然无法做出有效的、针对性的行为反应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经历出错、被批评、被嘲笑、被打击,从而丧失努力的愿望和动力的现象,也叫作“习得性无助感”或“学习失能现象”。这种无助的感觉不是天生的,而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自我效能感的丧失不断累积而成的。所以有些孩子厌学,可能是因为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带不来所期待的结果,他们感到无能为力,不想再“卷”了。
04应激性事件
有些孩子厌学是有直接诱因的,这可能来自家庭的重大变故、亲人的突然离开、家庭经济条件的瞬间衰落、父母离婚、在学校被当众羞辱、遭遇霸凌、自己的身体突然出现了一些症状而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或者是个人在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跟心中期待建立友好关系的人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障碍。
应激性事件首先诱发的是大脑中的情绪脑部分,从而导致全身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功能会受到抑制。所以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常常会犯不该犯的错,在认知相关的评价测验中落后于同龄人。此时,过度严格的父母、过度追求个人绩效的老师、口无遮拦的同学,以及一些不可预期的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想要了解更多,请联系我们 0351-5632239 或者在线沟通。
更年期综合症不治疗有什么危害?更年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时期的女性脾气暴躁,蛮横无理,极易导致家庭分裂。女性更年期后...【详细】
在了解到自身存在心理障碍后,人们最初的情绪反应通常是自卑,觉得自己被归为软弱无能之辈。实际上,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障碍,并...【详细】
|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