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类食物有益于改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

时间:2024-12-29   来源:太原安定医院  我有问题要问医生>>  

01谷类食物

在一日三餐中都会出现谷类食物。

常见的有大米、面粉、玉米、小米、荞麦、燕麦、黑米等等。

研究表明,食用全谷物能够提升身体内血清素(5-羟色胺)的含量。而血清素作为一种关键的神经递质,参与到情绪调控、行为管理、睡眠周期维持等众多生理功能当中,例如它能够缓解焦虑、调整健康的睡眠模式等,这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康复极为重要。

02鱼类

我们都知晓鱼肉里的 Omega-3 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

近些年来,又有一些研究显示,其能够助力减轻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症状,不过对于躁狂症状的改善效果不太显著。

即便如此,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还是可以将富含这种营养的食物增添到您的食谱当中。

金枪鱼、鳕鱼、三文鱼、章鱼、沙丁鱼、鲱鱼以及虹鳟鱼都是较好的选择。

如果您不吃鱼,也能够从亚麻籽和核桃等食物里获取。

03富含硒的食物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维持正常的脑部功能方面,涵盖酶的活动、细胞氧化进程、脑内信号传递以及神经递质的功能等,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情绪的重要调节剂,能够缓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在我们平常所吃的食物中,巴西坚果、金枪鱼、沙丁鱼、虾、糙米、鸡蛋等都属于富含硒的食物。

04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色氨酸属于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它是人体制造血清素的原料。刚刚提到,血清素在调节情绪、焦虑和睡眠等功能方面十分重要。

所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平常也应当适量多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诸如牛奶、鸡肉、金枪鱼、豆腐、鸡蛋、燕麦、坚果等。

05添加益生菌的食物

研究显示,在饮食中添加益生菌能够产生抗炎作用,并可能对我们的--有益。

--是由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共同构成的能够双向传递信息的通路。此轴能让肠道微生物借助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反应以及肠道神经系统等渠道远程遥控大脑,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与认知功能等。

另有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益生菌能够减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躁狂症状,降低其再复发的概率。《想要了解更多,请联系我们 0351-5632239 或者在线沟通。

上一篇:不了解强迫症的根源,治疗便无从谈起。那么,强迫症究竟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下一篇: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适当多食用哪些食物可以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温馨提示:如果本文无法解答您的疑惑,您可以咨询在线专家,太原安定医院专家将与您及时沟通,根据病情推荐治疗方案。

关键词标签:

0
最新文章
更年期综合症不治疗有什么危害?

更年期综合症不治疗有什么危害?更年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时期的女性脾气暴躁,蛮横无理,极易导致家庭分裂。女性更年期后...【详细】

相关文章
安眠药有哪些服用误区

误区 1:安眠药吃了就戒不掉。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一类药物都称作安眠药,但从医学角度来讲,安眠药物当中其...【详细】

太原安定·名医堂
郭红利 主任医师

郭红利 主任医师

郭红利 主任医师 原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专家... [详细]

张永康 省优专家

张永康 省优专家

山西省“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 [详细]

渠玉蓉 主任医师

渠玉蓉 主任医师

原山医大一院精神科专家,原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病区主任... [详细]

刘佳云 主任医师

刘佳云 主任医师

太原安定医院内科主任,原太原市人民医院心肾内科主任太原市医学学科带头人... [详细]

吴丕成 中医副主任医师

郭艾萍 主任医师

擅长运各种原因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及后遗症、癫痫、头晕失眠焦虑等疾病的诊治。... [详细]

侯玉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侯玉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长期从事心理、教育咨询与培训方面工作,系统接受心理咨询专业理论和实操培训... [详细]

范春云 主治医师

范春云 主治医师

太原安定医院病区主任,原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 [详细]

闻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闻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闻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太原安定医... [详细]

刘永亮 心理咨询师

刘永亮 心理咨询师

刘永亮 太原安定医院心理咨询师... [详细]

王娟 心理咨询师

王娟 心理咨询师

王娟 太原安定医院心理咨询师... [详细]

太原安定·来院路线
医院地址:太原市五龙口街109号
咨询电话:0351-5632239 详细乘车路线 >
疾病导航(疾病知识库搜索,开展各种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
精神疾病诊疗中心:
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心理疾病诊疗中心:
太原安定医院
地址:太原市五龙口街109号(五龙口街与太行路十字路口东    
预约电话:0351-5632239 咨询QQ: 963566999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731号


★ 晋ICP备1300791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