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那么,
到底是什么诱发了精神障碍的发生呢?
一、学习任务过于繁重:从某种角度来说,现在苦的人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学业不堪重负。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存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二、过分溺爱独生子女:据报道,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许多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适应力差等现象已为家长、学校和社会所公认,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却不是孩子们。某些家长特别是祖辈们对隔代儿孙过于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从小以自我为中心,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
三、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如买股票、买彩票、买房子、做生意等等。这其中既有投资的成分,也有投机的操作,当高风险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金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亏本,很容易压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生“心病”,轻则牢骚,重则嫉妒、厌世。
五、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注的大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人心理疾病有上升趋势,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当然,精神障碍的诱因肯定还不止这些,但是,当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您是否正在反思?孩子的学业您是否给的压力太大,孩子的爷爷奶奶是否太过溺爱孙子,自己的父母您是否经常关心……我们需要深思还有很多,这只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小部分。
当您发现你的亲人发生了一些异常情况,就要开始重视了,这很有可能是精神病的先兆。如过您的亲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等症状,就要及时将患者送入专科医院治疗。我院作为一所精神疾病重点医疗机构,自建设以来致力精神疾病学的专业研究,践行“安定品质,服务全国”,医资力量及技术力量不断提升,并赢得社会各界赞誉。在这里,患者将会受到多方面温馨的照顾。优美安静的环境,先进的医疗技术,还有医疗团队的真心付出,相信患者会早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面对新的一切。